几年前看《俗女养成记》,时不时就会流眼泪,戏里那个过得很失败、很无奈的女人,在即将四十不惑的年纪,返回老家、重新出发。她用跌跌撞撞的人生告诉观众,人要学习与过去和解,学习接纳失败与平凡。能爱自己、肯定自己,已然是一种成功。
近期高分的《有生之年》,则多少有点“男版《俗女养成记》”的意思。一样的失意中年,主人公高嘉岳萌生死念,决定在离开世界之前回家看看。这一回,就撞进了有烟火气的家庭生活,逐渐治愈,找到继续走下去的理由。
不得不说台剧是懂生活的。人从痛苦走向平和,往往不需要太多的鸡汤或惊天动地的剧变,有时,改变恰恰是从被裹挟开始的——高嘉岳原意只是想回乡作一次告别,然而在他踏进家门的那一刻,这个离家多年的男人就瞬间被卷入鸡飞狗跳的生活。爸爸妈妈的关系僵硬,吵吵闹闹是家庭日常;两个弟弟各有困扰,反而是他这个“将死之人”要送上鼓励。从毫不顾忌地走向远方,到归来并接纳自己的潦倒,他在重新建立与亲人的羁绊的同时,也打开了继续生活的可能。
当然,《有生之年》的故事设定也包含着一种理想的善意:无论你多少岁,无论你遭遇了什么,总有一个地方,总有一些人会给你包容。和《俗女养成记》相似,创作者默认故土与家庭能带给人岁月静好的力量,所以高嘉岳回家后,才始终有热忱的侄子送上鼓励,有兄弟们嘴硬心软地保持关心,有大量来自生活的小细节,让他感觉到被爱、被尊重。
一个有趣的对比是,在以北上广为背景的都市剧里,像高嘉岳这样的幸运儿少而又少。快节奏生活的负担、原生家庭的困扰,似乎都让都市人进退两难:同样是高不成低不就,“扶弟魔”樊胜美不会想要回家,因为父母才是她人生绝望的开始;同样是中年变故,“前夫哥”陈俊生首先要面对的是迫在眉睫的生活费、抚养费。
所以,难免有人会说,《有生之年》还是太过理想,像是给现实加了一层温暖的滤镜。但影视剧从来不是只有制造焦虑这一种解题思路,恰到好处的理想与善意,也能在无形中抚慰着观众,潜移默化地鼓励更多人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那个愿意给家人提供支持与包容的亲人,成为自己淋过雨也能想着给别人撑伞的陌生人。
最后还是要夸一夸吴慷仁。足够的松弛感与真实感,完美匹配了人物身上的不完美与细腻,连那些任性的细节都变得不那么讨厌。很难想象,换一个人来诠释这样吊儿郎当的中年男子会是什么效果。有生之年遇到这样的好演员,也是一种幸运的吧。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邮箱:hchchc03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