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戴曼曼 严锦程
上午8时半开例会、10时半去麻竹笋加工企业看新厂试投产情况;下午2时半走访种植农户、4时开始协助相关义诊安排……这是农行广东省分行派驻清远英德“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交流人员李泽的一天,日程表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安排。
“看似隆冬农闲时节,实际上已经开始准备春耕了。为了让乡亲们过好年,只能抓紧时间在节前走访一波了。”李泽说道,作为农行广东省分行“千人派驻‘百千万’”中的一员,他被派驻到英德刚满两周时间。
记者约访李泽和他的同事陈琳是在1月底,彼时英德刚刚经历过一场降温,寒冷预警信号最高升为红色。记者跟随着他们的脚步深入乡村,了解企业和农户的真实需求,看“金融活水”浇灌到农村,如何助力麻竹笋产业做大做强。
备足“金融底肥”
在位于英红镇红茶路的英德市巨元孖宝麻竹笋有限公司新的无尘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分装、质检等工序。一包包即食的麻竹笋,从这里生产出来,即将打包发往东南亚国家。
“去年年底,我们接到了一批外国订单。如果资金不到位,新厂不能试投产,那产品确实很难交付。”英德市巨元孖宝麻竹笋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国内外消费市场的复苏,麻竹笋销量也在持续攀升,出口形势非常喜人。
去年12月,在农行清远英德支行的一笔资金支持下,巨元孖宝新的无尘车间投产了。而李泽和他的同事陈琳来到这里,除了实地调研做好贷后管理,还背负着新的任务:对企业2024年的资金需求量作一个初步了解。
“抢时间、抓进度”,才能确保按时完成客户的订单,成了麻竹笋企业负责人提到的高频词。李泽告诉记者,为了给合作社和麻竹笋加工备足“金融底肥”,他和同样是金融助理的陈琳春节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走访加工企业和农户,了解他们对于市场的预判和资金需求。
做笋农的“贴心人”
“笋已收完了,竹林也进入了休养生息阶段,我们开始谋划下一年的生产了。”在英德市石灰铺镇东新村,麻竹笋种植户全木林指着一片竹林告诉记者,麻竹笋全身都是宝,除了笋本身,笋叶可用来包粽子、垫小食,就连不起眼的笋壳都可以用来包装发酵类的茶叶。
“现在针对麻竹笋的政策真的很好,很多年轻人愿意回乡,实现家门口就业。农村发展起来了,老人、孩子都有人照顾了。”全木林给记者算起经济账:随着麻竹笋走出了英德,拿到的大单越来越多,鲜笋的价格也节节攀升,2023年每亩可增加收益2000元左右。
无论是种笋还是收笋,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金融助理派驻到镇村后,走访很深入、很实在,对于麻竹笋行业的掌握也很全面。他们经常向我们介绍银行的最新贷款产品,并给我们争取到优惠的利率。”在全木林看来,这些从大城市来的金融助理,不仅会宣导最新的金融政策和产业导向,更成了笋农的贴心人。
像李泽和陈琳这样的金融助理,也被乡亲们看成了“移动的金融服务点”。他们不仅弥补了镇村金融服务的盲区,还会定期开展防范金融诈骗、反洗钱等金融知识宣传,增强广大农民的金融意识和权益保护能力。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邮箱:hchchc0324@163.com